別被布線老思想拌倒 |
日期:2009/3/20 瀏覽次數(shù):1322 |
綜合布線的重要性已經(jīng)得到了一定認可,,但存在人們頭腦中的一些布線“老思想”仍然很頑固,稍不留神,,就可能被拌倒,。 對長度標準理解不徹底 提到布線的長度標準,大家都會知道一些,,如最常見的是雙絞線在二個設備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 100m,,大家也都遵守這一規(guī)定。但需要留神這“100m”,,因為這100m還要包括線纜兩端跳線的長度,,而跳線都是在工程完成后才做的,所以在布線時容易忽略跳線的長度,,因此,,不包括跳線部分的布線長度以不超過90m比較適合。 光纖也有長度的限制,。由于成本原因,,目前采用多模光纖的比較多,一般 100M不超過2km,;根據(jù)光纖的不同,,1000M光纖一般在300m~500m。如果采用的是單模光纖,,則距離會長一些,,但需要注意的是,要計算兩端光設備收發(fā)功率與光纖的總衰減,。 對測試工作認識不充分 布線工程中,,測試非常重要,現(xiàn)在越來越多的項目對測試的重視程度在增強,,但還不是很科學,。最常見的是認為能測通就是“合格的”,這是非常不對的,。說極端一點,,如果僅滿足在“通與不通”的層面,就是用電線代替雙絞線也能夠通過,,根本就用不到雙絞線,。所以,正確的做法是要進行性能測試,,這就要對布線的主要指標(如衰減,、串擾等)進行測試。 另外,,很常見的做法是在整個項目完成時進行統(tǒng)一測試,,這也是不正確的,,要有“隨裝隨測”的習慣,即當一條鏈路施工完畢后,,必須用測試儀進行測試,,不要等鏈路全部完工后再進行測試。還有,,要保留好測試結果,,對測試結果加以編號。需要提醒的是,,最好的做法是,,測試儀提供的測試報告應是不可修改的電腦文本文件。 對“端到端”理解不深入 大家都知道,,線纜的材料對布線性能的影響很大,,因此也都很重視對線纜的選擇。的確貨真價實的線纜對材料,、線直徑,、強度以及絞距等都有嚴格要求,不是什么線都可以保證傳輸要求的,。并且不能僅停留在選擇剛剛達到標準性能要求的產(chǎn)品,,因為“標準”只是市場準入的門檻,達到了及格分數(shù)而已,,市場上還有很多性能達到“優(yōu)秀”的產(chǎn)品,。 另外,布線的性能是由布線整體系統(tǒng)決定的,,雖然配線架,、線纜的作用很大,但對于像面板,、 RJ-45連接器這樣的小配件也不能忽略,,整體性能取決于“端到端”所有產(chǎn)品的好壞。RJ-45連接器,、模塊等對材料的老化,、強度等也有嚴格要求,達不到要求是不能保證壓接質(zhì)量的,。所以這類小配件如果是假貨,,則無法保證整體性能,。 |
關閉 |